可能很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们抱怨,现在的孩子,生活条件越来越好,但是脾气越来越犟,总是不听话,对父母对着干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其实这就是孩子对于父母的管教产生了逆反心理。所谓的逆反心理,是指在特定条件之下,人产生的对外要求与愿望相反的逆反心理活动。
学龄前孩子,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,主观能动性的增强,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不会一味服从,喜欢“闹独立”。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,一味训斥、打骂,就会使他们产生两种不良后果:或遇事唯唯”诺诺”,胆小怯懦;或是执拗任性,胆大妄为。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,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期望不切实际
现在的家长大多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心切,他们往往忽视了孩子自身的素质和能力,不考虑他们的兴趣、爱好,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煞费苦心设计好的蓝图,硬要他们去做一时还难以做到的事情,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,甚至一事无成,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,家长提出的要求,应比孩子的实际能力略高一点,让他们“跳一跳能摘到树上的果子,”使他们经过努力,都能圆满完成任务,享受到成功的喜悦。这样,孩子就会不断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。
二、过于严厉,损伤孩子自尊心
现在,有些家长还是满脑子的“不打不成材”的观念。认为“严”就是体罚,很少考虑孩子的自尊心,随意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处,甚至讽刺、挖苦,有时还要对孩子动武。正确的做法是,理解孩子,尊重孩子,把他们当成一个开始有独立意识的小伙伴,有事商量着来办,平等相待,循循善诱,以理服人,以情动人。千万不可居高临下,以势压服。
BBunion国际早教:孩子成长速度那么快,有很多时候孩子都会与家长的管教形成烦躁的心态,并且随着岁月的流逝,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越发的强大,更加容易让孩子一心就想摆脱家长的管教。逆反心理的产生不无理由,是能够理解的,需要家长们耐心解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