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上了幼儿园之后,就会慢慢拥有自己的朋友圈,和别的小朋友之间也会经常在一起玩耍,分享事物。不过有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摩擦,例如抢玩具啊冷战之类的。面对这种情况爸爸妈妈也不知道要不要做宝宝矛盾的调解人,针对这个问题,BBunion早教中心简单地分析了几点。
1、理解孩子们的“战争”
我们可能都遇到过两个玩的火热的小朋友,突然因为一些原因,你推我攘,然后一个孩子倒地大哭起来。随后而来的,就是家长的互相指责。有些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,由于过早地引入了争斗、输赢、吃亏等等概念,让孩子参加各种竞技比赛,敦促孩子取得名次和证书;把孩子跟同龄、同班小朋友相比较,强调孩子必须各方面都得第一;干涉孩子的社交活动,容不得孩子“吃亏”,并且教导孩子必须时时处处占上风,不然就批评指责孩子太笨、太窝囊。这些做法会误导孩子的游戏意图,认为所有的冲突都是恶意的。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,但是不是所有的争执都是恶意的。
2、小孩子也会“不打不成交”
儿童交往当中,大约10%的游戏行为是两个或者多个孩子纠结在一起,身体冲撞,扭打摔跤。在这种游戏当中,孩子们体验着自己的力量,发现着自身的强度和限度,增强着自信心。并且呢,还排出老大、老二的顺序,还会根据伙伴的力量逐步调整。爸爸妈妈不仅需要经常拥抱孩子,也应该多跟孩子进行扭打游戏,有助于孩子发现自己、找到力量的极限、建立起自信。
3、孩子之间的“挑衅”是为了吸引小伙伴
不论是生活中,还是在亲子节目中,总能看到孩子喜欢“挑衅”对方。例如,有些孩子喜欢抢走小伙伴手中的玩具,随之而来的就是一通追逐打闹。在大人的世界中,我们可能会认为这个孩子喜欢挑衅、喜欢欠招儿。真的是如此吗?
其实BBunion早教机构发现很多喜欢“挑衅”小朋友的孩子,最后都会在一起快乐的玩耍起来。这样的挑逗方式是孩子之间非常常见的社交行为,一个会挑逗他人的孩子,说明他的智力发育有了飞速的成长,能够利用自我设计的游戏来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力,进行友好交往。同时,如果其他小朋友开他的玩笑,他也能够快乐地接受,并且利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对方的挑逗,是请小朋友参与到游戏中的一种行为。但是,也有些小孩子确实喜欢抢别人的玩具,甚至占为己有,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爸爸妈妈注意了,不要让孩子有过多的私欲,要让孩子懂得分享的同时,学会如何与其它小伙伴交往。
那么,孩子间的争执,爸爸妈妈到底要不要干预呢?BBunion早教加盟觉得最好不要。应该先学会观察、聆听,如果介入过早,一来孩子会依赖于家长或老师处理问题,久而久之养成惰性,反而不会处世之道;二来未必有助于孩子之间矛盾的解决。当然,这里的等待介入是基于孩子之间矛盾不激化的情形,如果孩子的争执中出现攻击性行为,那么一定要及时介入,给予制止和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