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怎么哄孩子的呢?对于孩子的哭闹吵闹,你是怎么解决的呢?当你的孩子提出想要出去玩,但是你却很忙的时候,你是怎么跟TA进行沟通的呢?孩子向你问了个问题,你又是否觉得无法跟TA解释只好说“等你长大就知道了”?这样的一句话,你觉得自己是个会哄孩子的家长吗?你觉得自己对于父母这个角色做到做好了吗?你对孩子不打不骂又有耐心吗?你跟孩子的沟通上没有问题吗?
其实这样哄孩子却是在害孩子,当孩子的疑问被你的一句"等你长大就知道了"回绝时,他求知的小火苗便开始摇摇欲灭了。很多家长觉得哄孩子时候不打不骂已经非常不错了,内心呐喊"还想要我怎样!",的确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去耐心哄孩子已经很难得,但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,家长应作出更多的努力,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明灯。下面这几种哄孩子方法,咱们还是好好考虑下是否合适吧!
1、善意的谎言--“这个不是药是糖豆,一点都不苦”
"宝宝来把这个糖豆吃了,一点都不苦,吃完就不难受了",哄孩子吃药时家长总会这么说,把药说成糖,而且还一点不苦…家长觉得这是善意的谎言,但是是否想过当孩子把药当糖咽下去的时候,内心是什么样的?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药有一点苦,让他心里有一个准备。鼓励他勇敢的把药吃了,这样病才能好,才能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耍。
2、无形中教孩子说谎--“千万别告诉你妈妈”
"奶奶给你买糖吃,你千万别跟妈妈说",孩子想吃糖想吃各种零食,奶奶总是忍不住答应,然后还会告诉孩子不能说。这样一来原本制定好的规则被打破了,孩子对规则的遵从意识也会受影响。甚至养成说谎的坏习惯,对自己的行为失去了正确认知。如果是一些原则性不强的问题,可以建议孩子去征求妈妈的同意,而不是撒谎。
3、让孩子等无止境--“等下次带你出去玩”
孩子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父母的表现。父母的行为举止严重影响着孩子。孩子提出周末想出去玩,父母欣然的答应了,但到了周末却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兑现,然后会跟孩子说"等下次,等下周,等等…"然后就没了下文。父母总将承诺不当回事,孩子的潜意识里会觉得说话可以不负责任,也会逐渐对父母失去信任。如果实在无法兑现,那么要像孩子说清情况,尽可能早些兑现承诺。
4、回答孩子问题太"糊弄"--“等你长大就知道了”
“我是怎么来的?”,好像每个人小时候都问过父母这个问题,而大多数父母会说"等你长大就知道了"。可是长大还要好久,孩子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却是现在。家长觉得很婉转的拒绝,却无形中吹灭了他们求知的小火苗。孩子具有很强的好奇心,他们的求知欲望也比较强,家长应借此机会鼓励孩子求知探索,同他们一起寻求问题的答案,而不是"糊弄"的回答。
5、推卸责任式安抚--“这个破椅子,害我们宝宝摔一跤”
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形:孩子不小心被椅子绊倒,妈妈赶紧抱起孩子,然后打椅子,嘴里还说着"这个破椅子,害我们宝宝摔一跤,打你",以此方式来哄孩子。孩子被绊倒是因为他的身体协调力发展的还不完善,也有他们不小心的因素,与椅子并无关系。家长这样说并不会让孩子长记性,避免受伤,还会养成孩子推卸责任的坏习惯。家长应该先安抚孩子,然后告诉他走路要小心,脚下有东西时要绕开,这样就不会被绊倒了。
BBunion国际早教:孩子的幼儿时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,父母的教育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,父母应该更加注重起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,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