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幼教
孩子对抗挫折的底气,只有家庭能给!
新闻标签
发布日期
2019-04-24 17:08:00
阅读
1981
  每个人的一生中,都多少会遇到挫折,不可能一帆风顺,而一个人面对困境与打击时的心态决定了其能否勇敢、坚强地突破逆境,创造更光明地未来。而对于孩子来说,其“逆商”的高低最主要受到家庭影响,只有父母给了孩子足够的肯定、支持与爱,才能让孩子有底气说出问题和打败挫折。

  在我们很多成年人的眼里,童年是最无忧无虑,最天真无邪的时光。

  但现实其实不是,孩子的童年也充满着挫折。

  打破了学校的玻璃、考试没拿到理想的分数、攒了很久的钱丢了、作业没有写完挨批了、被同伴们嘲笑了......这每一件小事在孩子眼里都可能比天还大。

  他会担心,他会害怕,他会觉得羞愧、内疚和无助。

  有时候,压死骆驼的,未必是最后一根稻草,而是每一根稻草。

  父母在孩子遇到大大小小挫折时候的反应,有时候会给孩子带来跨越困境的底气,有时候却会成为让孩子无法摆脱的枷锁。

  01

  父母包容接纳的态度

  是孩子把挫折说出来的底气

  很久之前,在上海语文教材上看到的一篇课文。

  课文的一段话,似乎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孩子遇到挫折,第一反应是瞒着父母自己承担,而不是寻求父母的帮助。

  那篇课文的名字叫《我喜欢小动物》,作者回忆小时候跟自己养过的一些小动物们的趣事。他说:

  “有一次,家里买回几只鳖来吃,我要求留下一只给我玩,大人不答应。

  我再三恳求,大概‘哼’得久了,大人不胜其烦,只好答应,但是再三吩咐道:

  ‘要小心哪,不要给咬着,如果给咬了,还得打你一顿鞭子!’”

  这段话其实很说明问题,在正常的逻辑看来,孩子被动物咬了,父母应该做的事情是帮助孩子处理伤口,安抚孩子的情绪。

  但是在生活中,常有些父母觉得这是孩子“自作自受”。

  背后的想法是,希望能够通过惩罚性的后果,让孩子提高警惕,不敢犯错。

  可是这样做的真的管用吗?课文后面的话正好可以印证。

  文章作者还是偷偷躲起来跟那只鳖玩儿,他觉得鳖不敢咬他,不断伸出手指逗弄那只鳖。

  可是没想到,当他再次把手指伸到十分接近鳖的时候,它突然迅速伸颈一咬。

  他的手一下子就被咬住了。

  作者写道:

  “鳖咬的痛楚,是很难形容的。

  但我强忍着,不敢哭喊,生怕给大人们知道。

  我举起手来,企图甩脱它。但鳖悬在半空中,仍然不肯松口。

  我只好拼命用力甩,过了好一阵子,才把它甩脱,手指已经变得血淋淋了。”

  我们生活中,很难想象到底有多少孩子被挫折“咬得鲜血淋漓”却不敢开口。

  成年人以为自己的告诫能够让孩子“长记性”,可是实际上,在孩子眼里,这成为了一种威胁。

  他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,就会害怕承担“罪责”,本能的想着躲避父母。

  对于孩子来说,只有父母能够接纳他包容他,他才会感觉到安全和放心,才有底气说出自己遇到的问题。

  父母不是说不管孩子犯下的错误,而是能够对事不对人的先安抚孩子的情绪,再帮孩子改正和解决问题。

 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,内心才会真正地信赖自己的父母,才有底气说出自己遇到的问题。

  02

  父母解决问题的态度

  是孩子积极面对挫折的底气

  网络上曾看到过一位泰国的父亲,经营一家小超市,21岁的儿子平时只爱玩游戏之类的,无所事事,偶尔帮忙收银。

  一天儿子坐在收银台那里,还是不停地在玩游戏,父亲大为不满。

  他拿出一把上了膛的手枪,放在了儿子的面前,怒不可遏地跟儿子说:

  “你怎么不去死......你这个垃圾!”

  “有种你就别活了!”

  发泄完自己的愤怒,父亲转身离去。

  在他的心里,儿子就是个没出息的废物,没出息到连死都不敢。

  可是万万没想到,就在他转身离开的一瞬间,儿子真的拿起枪,对着自己的脑袋扣动了扳机。

  那一刻,父亲马上奔向儿子的方向,崩溃得瘫倒在地。

  可想而知他有多么的震惊,又有多么的后悔。

  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?他其实是爱的。

  他不管自己的儿子吗?其实他很想管。

  问题只是出在了管教的方式方法上。

  很多父母都曾经对自己的孩子用过所谓的“刺激教育”“激将法”,希望通过辱骂的方式骂醒孩子,希望通过棍棒教育打醒孩子,希望通过威胁的手段震慑住孩子......

  可一个个的悲剧,就在这种高压的教育手段下发生了。

  孩子遇到问题,当然需要管。但打骂和惩罚绝对不是最佳的选择。

  因为孩子最需要的,是父母跟他站在一起,一起来打败困难,而不是父母跟困难站在一起,一起来打败他。

  明智的父母,会选择用一个解决问题的态度来对待他,帮他分析问题,给他一个向更好方向迈进的动力和支持。

  从每一个小事儿上,孩子都会明白,原来犯错了也不是最可怕的事情,父母会跟他一起面对。

  那么孩子以后再遇到任何困难,也会从正面的角度去想怎么样解决,而不是被挫折压得喘不过气,困守在恶性循环里面。

  03

  父母支持维护的态度

  是孩子跨越挫折的底气

 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,曾在他的《为何家会伤人》中,提到过一个真实的案例。

  一个叫阿兰的姑娘在高中毕业之前,一直都是聪明、漂亮、性格活泼的尖子生,人人都觉得她能考入重点大学。

  但她在高考中却考砸了,只能上一所普通的本科。

  上了普通大学的阿兰性格很快发生了巨大的转变,她不再跟高中同学联系,因为担心被嘲笑;

  她也瞧不上自己的大学,不跟大学同学来往,因为觉得他们不配做她的朋友。

  最后她连课都没办法上,大二就退学了,在家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不再出门。

  图片来源:电影《不求上进的玉子》

  心理咨询师跟进之后发现,这个姑娘把自己关起来,其实都是为了逃避来自他人的否定。

  原来阿兰的妈妈一直以来对孩子都是高压政策,如果孩子考不到前三名,就惩罚她面壁跪半个小时“思过”。

  妈妈的想法是,这种教育方式能够督促女儿专心学习。

  可是没想到,长期的这种教育,让女儿把高压内化成了自己人格的一部分,考得不好时,阿兰会自动跪上半个小时自我惩罚。

  好成绩,成了阿兰最大的心理支柱。一旦这个支柱垮了,她的精神世界就崩塌了。

  孩子的思维还不够成熟,很多事情都容易绕到死胡同里出不来。作为孩子的父母,我们能做的其实就是在日常的点滴小事儿中,给孩子传递出我们的支持和爱。

  我们要告诉孩子:“你是我的孩子,我爱你,无论你怎么样,我都会无条件的爱你。”(来源:“成长树”微信公众号)
文/BBunion编辑部
首页 | 品牌中心 | 课程中心 | BBunion资讯 | 加盟BBunion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地图 | 专题页 | 手机版

热门标签: 早教加盟中心 | 早教加盟 | 早教中心排名 | 早教加盟网 | 早教中心 | 早期教育 | 早教 | 早教投资 | 早教机构 | BBunion早教 | BBunion国际早教 | BBunion | 早教加盟 |

地址: 厦门市海沧区海沧大道893号泰地海西中心B座17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备案号:闽ICP备14009374号-2
Copyright ©福建省港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 电话: 400-0078-777    0592-5980277